因一名货主储存在保税仓库中的若干吨铜和铝,被指涉及一宗欺诈案件,青岛港就此卷入一场“仓单风波”中。
自6月初事发至今,公安机关仍未发布与案件相关的任何调查结果。目前青岛港事件风波尚未平息,中、外资银行开始对其他港口,以及铁矿石、大豆等其他大宗商品融资进行调查,特别是对保税仓库质押融资商品进行盘点。但大宗商品贸易融资“重镇”上海目前未发现类似重复质押事件,多数银行仓单质押融资虽谨慎但仍未停止。
调研发现,继上海前些年发生钢贸重复质押融资事件后,再度被曝光的类似铜贸欺诈的融资事件,使得贸易融资又陷入“信用危机”,同时也暴露了仓储业“漏洞”以及保税监管“盲区”。“谁”的仓库,仓库里都有什么?阴影之下,一些乱象悄然滋生。若不及时铲除仓储业“病根”,类似事件仍将在下一个港口或大宗商品上发生。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