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利好推动铜价突破关键阻力,但15.5万吨库存高压与洋山溢价疲软暗示真实需求羸弱,上涨根基存疑。

据外媒报道,周二全球铜价显著上扬,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攀升至两周多来的最高水平。中美两国延长关税休战协议缓解了贸易摩擦担忧,而美国通胀数据公布后美元走软,进一步提振了以美元计价的基本金属需求。
期铜价格强势上扬 LME期铜领涨,LME三个月期铜周二上涨1.4%,收报每吨9858美元,盘中一度触及9864美元,创下自7月25日以来的最高点。 COMEX铜价同步走高: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OMEX)期铜主力合约大涨8.55美分或1.91%,报收于4.5255美元/磅,同样达到7月30日以来的峰值,交易区间为4.4435至4.539美元。
中国市场表现: 夜盘上海期货交易所沪铜主力合约上涨470元,收于每吨79410元,涨幅为0.60%。
核心驱动因素:地缘与宏观利好共振 中美延长关税休战: 全球两大经济体同意将关税休战期延长90天,避免了即将到来的三位数关税加征。此举显著缓解了市场对贸易摩擦损害全球经济增长和商品需求的忧虑,为即将到来的美国秋季电子产品等商品季节性进口旺季提供了支撑。 美元疲软提供推力: 美国公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下月降息的预期,导致美元显著走弱。年内迄今美元指数已下跌9.02%,有望创下2017年以来最大年度跌幅。
基本面压力:库存高企与中国需求隐忧 LME注册仓库的铜库存自6月底以来已增长逾70%,达到155000吨。库存的持续增加缓解了市场对LME系统供应紧张的担忧,并使LME现货铜合约相对三个月期铜的贴水扩大至每吨84美元,为2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属消费国,中国的铜需求出现减弱迹象。衡量中国进口需求的上海洋山铜溢价目前仅为每吨47美元,远低于5月份每吨100美元以上的水平。
LME库存结构剧变:中印金属流入,俄系占比骤降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份,中国产铜与印度产铝大规模流入LME仓库,导致俄罗斯产金属的占比明显下降。知情人士称,中国产铜的交付是为了缓解LME系统的供应紧张局面,这一紧张状况此前因美国拟对铜产品加征关税而加剧。不过,美国后来决定将精炼铜金属排除在50%关税之外。 数据显示,俄罗斯产铜在LME可用库存中的占比从6月的53%骤降至19%,数量从31225吨降至24825吨;而中国产铜占比从42%升至77%,数量从24900吨飙升至98250吨。LME在2024年4月中旬后禁止俄罗斯新产金属进入仓储系统,以遵守美英针对俄乌冲突的制裁,但此前生产的俄罗斯金属仍可交易。
铝方面,俄罗斯产铝的库存占比从6月的66%降至49%,数量保持在221875吨不变;印度产铝占比从34%升至49%,库存量从114150吨大增至220775吨。镍方面,中国产镍占比维持在64%,变化不大。
业内分析认为,中国产铜和印度产铝的集中入库,可能与生产商及贸易商利用LME仓储体系进行库存管理、价格套保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俄罗斯金属在国际市场准入受限后的供应结构重塑。库存结构的变化或将对LME基准价格形成压力,并影响下游制造业的成本预期。
市场展望:关注数据与政策动向 伦敦基准金属情报公司(BMI)指出,市场后续将持续关注美国宏观经济数据,特别是近期就业数据大幅下调后显露的任何经济疲软迹象。市场正等待本周将公布的一系列中国经济数据,包括贷款、房价、投资和工业生产数据,这些数据将为判断中国工业金属需求前景提供重要线索。 中美关税休战延期与美元走弱为铜价提供了强劲的短期上行动力,推动其突破关键技术位。然而,LME库存的持续累积、现货深度贴水以及中国需求显露的疲软信号,构成了基本面上的显著压力。叠加LME库存结构向中印金属倾斜的变化,市场多空因素交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