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铜价进一步上涨,受到供应趋紧迹象以及美元走软的提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合约上涨0.24%,报每吨9,926美元,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
澳新银行(ANZ)分析师在报告中表示,铜价延续涨势,因进口套利已转为盈利,现货升水回升表明供应趋紧。他们补充称:“精炼铜产量增长放缓的前景也支撑了市场情绪。”
智利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最大铜生产国智利7月铜产量同比小幅增长0.3%,制造业产出增长2.7%,远低于前一个月12%的增幅。
美元指数(=USD)下跌0.04%,至97.79,上周五录得超过2%的月度跌幅。美元走软使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对其他货币持有者更具吸引力。
美联储政策与宏观因素支撑铜价
机构分析指出,美国对铜产品征收关税以来,全球铜价总体震荡运行,沪铜在78,000—80,000元/吨区间波动,伦铜三个月期合约在9,600—9,900美元/吨区间波动,上有顶、下有底。美联储主席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释放鸽派观点,市场预期9月议息会议降息概率较大。若美联储如预期提前降息,短期内将对主要资产价格和商品情绪有所提振。
从供需角度看,原料端铜矿和废料供应较为紧张,加之消费旺季临近,铜价支撑较强。压力主要来自美国关税落地后净进口增加预期,但原料紧张将减轻这种压力。总体而言,未来若全球贸易局势不进一步恶化,铜价在宏观与供需支撑下有望震荡向上。
海外市场与短期展望 机构分析表示,8月宏观因素相对偏乐观,但美政府对精炼铜豁免加征关税下,美铜价格快速回落影响市场情绪。市场担心美铜库存“堰塞湖”导致下价差逆转、库存重回海外,从而对短期供求造成冲击。但截至8月底,美铜较LME仍有一定溢价,因此短期无虞。光大期货指出,铜价“熬”过了偏利空的淡季,整体呈现窄幅震荡走势,且波动率下降。
进入9月,有三点需关注: 一是美联储9月降息市场已基本定价,投资者应关注海外对美联储年内余下态度,以预判宏观偏乐观情绪能否延续,可关注股市能否延续涨势; 二是国内“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将带动精铜消费,但受进口不及预期及废铜政策不明朗影响,开工率偏低; 三是国内部分产业反内卷政策有望陆续落地,市场或掀起新一轮反内卷交易。
综合来看,铜价有望延续8月下旬以来偏乐观走势,但需注意美国衰退预期及高价对下游需求的制约,国内价格波动区间预计在78,000-83,000元/吨之间。
 |